-
09月08日
直播云
09:59直播即将开始。 -
直播云
09:59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鲍云海: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奋进新南京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人民生活专场,将为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
直播云
10:01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鲍云海:今天的发布会将分上半场和下半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围绕“就业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及养老”两个方面介绍相关情况,首先我们召开上半场发布会,出席本场发布会的领导有: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许小卫,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涛,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冬咏,市医保局副局长王善坤。 -
直播云
10:02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鲍云海:首先,请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许小卫介绍近十年来南京民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安排。 -
直播云
10:02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许小卫: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南京民生工作的关心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十年来南京民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的工作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民生领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
直播云
10:03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许小卫:一、民生工作体系制度不断健全。一是建立健全民生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民生建设的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成立“南京市民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政府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民生工作组织体系。二是率先实施民生实事群众意见征集制度。坚持开门办民生,在全国率先建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实事建议的工作制度,通过线上征集、线下座谈等方式,累计征集各界建议近40000条,民生工作的精准性和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连续12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三是积极探索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2020年以来,探索实施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民生实事项目遴选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步建立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完善了民生实事闭环管理机制。 -
直播云
10:05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许小卫:二、民生工作成效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居民收入水平实现翻番。在城市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从2012年的816.1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942.34万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从2012年的31089元增长到2021年的66140元,同比增长112.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高于城镇常住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二是公共服务水平位居前列。扎实推进建设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数连续4年排名全省第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显示,在监测的31个省(区、市)120个城市中,南京总体满意度83.85分,排名全国第一。 -
直播云
10:06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许小卫:三是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络。兜牢固实社会保障安全底线,在制度全覆盖的同时实现人员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8.0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7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4.92万人。低保标准从2012年的城市420-540元/月、农村370-520元/月提高到2022年城乡统一标准的1030元/月,位居全省前列。四是持续创造民生实践“南京经验”。积极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省会担当,在多个领域创造“南京经验”。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获评全省“六连冠”,教育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全市1225个村(居)民委员会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相关做法入选“全国基层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养老服务工作先后入选4个国家级试点,获得2021年度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同时连续5年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通报表扬。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公交都市,地铁运营里程 427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区域内区区通地铁。 -
直播云
10:08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许小卫: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期间,南京将紧扣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倾力创造更高品质生活,塑造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标杆。一是坚持保障全覆盖,建设“托底之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构建综合性社会救助制度,在关爱帮扶弱势群体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二是坚持补资源短板,建设“均等之城”。着力补齐保障房片区、农村地区以及新城新区的公共服务短板,为薄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条件,促进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更趋均衡协调。 -
直播云
10:11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许小卫:三是坚持全周期服务,建设“友好之城”。不断提升城市的全龄友好服务水平,精心打造各年龄区间相契合的生活空间,不断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显著增强市民的友好感受度。四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机遇之城”。以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加多维的路径选择、更加便捷的服务支撑,为各类主体提供多元包容的圆梦平台,让每个人都可以怀揣希望,在南京实现人生自我价值。